-->
孙慎行-抖音百科
孙慎行(1565年~1636年)字闻斯,号淇澳。江苏武进人。明朝开国功臣燕山忠愍[mǐn]侯、全宁侯之后。外祖父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学家唐顺之。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朱之蕃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韩敬科场事发,孙慎行主张罢黜韩敬,遭到韩敬同党的攻击。辞官。熹宗继位,召回孙慎行,拜为礼部尚书。“红丸”事起,孙慎行上疏无效,遂以病辞官。魏忠贤组织纂[zuǎn]修《三朝要典》,在“红丸”之案中,将孙慎行定为罪魁祸首。熹宗下诏将其革职,遣戍宁夏,还未起行,崇祯帝继位,才得赦免,命以原官协理詹事府事,孙慎行力辞不就。享年74 岁。著有《困思抄》、《玄晏斋集》等。[1] 人物简介
孙慎行(1565—1636),常州人,自幼受身为文学家和抗倭英维的外祖父唐顺之的影响,酷爱读书。他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次年摘取殿试探花,任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二年(1614)升礼部郎,一度代理尚书。曾数度请假归里,精研理学。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帝去世,八月朱常洛即位。不久新皇帝患痢疾,朝廷莒^ 从哲推荐的医官李可灼进红丸两粒,岂料在位仅29天的皇帝服后突亡。此即"红丸案"。九月天启帝登基,当年十二月就召孙慎行返京,拜为礼部尚书(从一品官)。天启二年(1622)四月起,孙慎行3次上书求严惩"红丸案"首恶李可灼、方从哲罪,在朝廷内外引起大争辩。最后李可 灼下狱戍边,天启帝对方从哲搁置不问。七月孙慎行无奈托病辞归,一度讲学于东林书院。天启六年(1626)起撰写的《三朝要典》一书,魏忠贤阉党翻"红丸案",指孙慎行为罪魁。天启七年(1627)七月,天启帝下诏孙慎行被遣戍宁夏。但八月天启帝去世,新登基的崇桢[zhēn]帝于十一月铲除阉党,魏忠贤自杀,孙方得免。崇祯八年(1635),朝臣一致推荐他为内阁大臣,崇祯帝令立即征召。次年,72岁的孙慎行抱病入京,未及上任便逝世。著有《玄晏斋集》、《明四大家文选》等多种文集。 人物生平
见《明史》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