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石

硬石类观赏石
石笋石,又称白果石、虎皮石松皮石鱼鳞石、剑石等,是中国造园景石之一[1]。该石为竹叶状灰岩,质地坚硬;呈青灰、淡紫、褐、绿等色;外形多呈条柱状,有宽有窄,有的尖锐,有的扁侧;石中含有灰白色的白果砾石,其砾石有的风化后形成一个个孔穴;石体表面有风化层的,纹理尤为美观,显得古朴自然。石笋石藏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多呈笋状,有长有短(最长可达4-5米,短的仅十几至几十厘米),以长而阔者为贵,尤以青皮白果为佳。可用于园林建筑、庭院造景,宜作险峰[2]
石笋石主产于常山县青石镇砚瓦山等地,赋存于奥陶系中统砚瓦山组一上统黄泥岗组,是含灰岩瘤钙质泥岩地表受半风化,钙质流失后,形成蜂窝状或串珠状空洞,成为风格独特的假山石笋构造[2]

性状

石笋石是因其多呈条状石笋形而得名,又称白果峰、虎皮石松皮石。石笋石以青灰色为多,还有淡褐、紫色等,中夹灰白色的砾石,似白果。砾石未风化者称为“龙岩”,已风化而成许多小洞穴者称为“凤岩”。石笋石质地坚硬,不吸水,不便于雕凿,适宜作险峰,也适于在竹类盆景中作配石,象征竹笋。青灰色的石料用以表现春景山水极为适宜。
石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