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鳠[hù](学名:Hemibagrus guttatus)是鲿科[cháng kē]、半鲿属[bàn cháng shǔ]鱼类,俗名魽鱼、芝麻魽。[5][3]活体斑鳠为灰褐色,腹部黄色,体表侧面有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蓝色斑点,体表光滑,没有鳞片。斑鳠体长,平均为(63.3±31.6)厘米,前端较纵扁,后部侧扁。常见个体体重为1~2千克。[4]头部宽而略平扁、光滑且被有薄膜,口下位,有四对须,其中上颌须最长。背鳍、脂鳍和尾鳍为灰褐色,其上有褐色的斑点,而胸鳍、腹鳍和臀鳍颜色略浅、几乎没有斑点。尾鳍叉形,上长下短。[3][6][7] 斑鳠主要分布于老挝的南桑河和南马河流域,越南和在中国云南的红河流域;在中国分布于钱塘江、汀江、九龙江、珠江、海南岛等水系。斑鳠栖息于淡水河流的底层,喜欢在礁石周围水域生活,多在黄昏和夜间外出觅食,是一种温和的肉食性鱼类,食物范围较广,以底栖性的甲壳类和各类水生昆虫占优势,也吃一些鲤科鱼类的幼鱼、环节动物、植物碎片、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等。[3][4][8] 斑鳠在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9]人工养殖的斑鳠有食用和经济价值,因其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故有“淡水之王”的美誉。[3] 形态特征
斑鳠为灰褐色,腹部黄色,体表侧面有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蓝色斑点,体表光滑,没有鳞片。斑鳠体长,前端较纵扁,后部侧扁,形似剑。成体斑鳠平均体长为(63.3±31.6)厘米,为体高的4.8~6.9倍,为头长的3.7~4.4倍。常见个体体重为1~2千克,也有个体可达10千克,雄鱼略大于雌鱼。[3][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