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力河

乌苏里江左岸的支流
挠力河,为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左岸的较大支流之一。[1]明代称诺雷河,《吉林通志》称诺罗河,均同满语意为"河床流荡不定"。[2]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坡,七台河市东南部。[3]干流由西南流向东北,经七台河市、宝清县,于双鸭山市饶河县东安镇从左岸注入乌苏里江,[4][5]全长596公里(一说 475公里,一说616公里),[6]主河道如依其所有弯曲里程计算,全长有950公里,流域面积2398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七星河外七星河蛤蟆通河等。挠力河以河床曲折,汛期常泛滥而著称,属典型的蛇形河。
干流中下游为三江平原腹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流域内成立红兴隆和建三江2个农垦管理局,建有北兴、龙头、红旗岭、金沙、红卫、胜利、八五九、饶河等13个国营农场。水资源及土地得到开发,成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挠力河特产红肚鲤鱼,俗称“红肚囊大鲫鱼”,以背高、体厚、红腹、味美而闻名。
名片图:挠力河下游饶河县湿地保护区段

名称演化

挠力河,古称“诺雷河”、“诺罗河”,乃伊彻满语,后转音为今名。挠力河,满语为诺罗河,“诺罗”在《吉林通志》中译为“鸟栖之地”,满语专家译为“流荡不定”之意,即流荡不定之河流。盖因该河流常漫溢无定之故而得名。挠力河河口东安镇有“诺罗山”,位于挠力河与乌苏里江汇合口以北 2.5公里。东滨乌苏里江,即东安镇之后山,纵横三公里为一群山体。最高峰海拔 184.1米。因挠力河原名诺罗,东安镇明朝为诺罗路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