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观

江西武功山白鹤观
白鹤观最初叫茅庵,始建于唐代神龙元年(705年),53年后迁至白鹤峰。武功山主峰金顶又被唤作白鹤峰,得名于白鹤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挤土成坪的传说。康熙六十年(1721年),这座保存至今的山门修建。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清康熙六十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的200多年内,白鹤观便经历了6次重修。明朝时,已成为山南山北200余所庵、堂、院、观中最为有名的道场
清道光二十年的一天深夜,由于香客不慎,香烛的明火引燃了神[kān]前的垂帘,熊熊烈火顿时将观舍烧了个干净。时任住持的刘鉴泰四处募资,几年之后,将道观修复。
1928年,白鹤观成了部分思想激进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的目标,付之一炬。为尽快修复白鹤观,时任白鹤观住持的刘腾瑞撰写刻印了数百份《复修武功山金顶募资序》,几年间,刘腾瑞手持募资序,奔走他方,终使焚毁的白鹤观重现昔日的辉煌。

简介

武功山白鹤观,位于江西省武功山白鹤峰海拔1846米的一块平地上,为江西省境内海拔最高的道观。至今朝拜的信士络绎不绝,香火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