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将军

中国古代武官称谓
右将军,中国古代军事武官的官职名称。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仅次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东汉与三国时非常置之官位,三品官。掌征伐,统辖一方面军旅,有战事则典禁军戍卫京师或率军出征。属官有长史司马,秩千石。平时无具体职务,一般兼任他官,常加诸吏、散骑、给事中等号,成为中朝官,宿卫皇帝左右,参与朝政。晋代有左、右军将军,南北朝时为军府名号用作加官。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三等九级制军阶,右将军为陆海军上等官佐的第三级,次于大将军和左将军

相关人物介绍

曹魏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郡卫国(今河南清丰)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南征北讨。从击袁绍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刘备入蜀后,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击退关羽、苏非,降伏南郡诸郡山谷蛮夷,又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旌阳长。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自合肥还,留下乐进张辽、李典屯于合肥。 后来,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