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

东汉儒家学者
1
2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1]
初四年(110年),马融被拜为校书郎,到东观典校秘藏书籍,此为一进东观。马融因上《广成颂》激怒邓太后而被罢官禁锢六年。阳嘉二年(133年),朝廷下诏命群臣推举敦朴之人,城门校尉岑起举荐马融,马融赶赴征召,经考核出任议郎。大将军梁商任命马融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后升任武都太守汉桓帝时,马融再入仕途,历任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后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此为二进东观,并参与续写《汉记》,后因病离职。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年八十八。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1]
马融对《周易》《尚书》《三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设帐授徒,不拘儒者礼节,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1]

人物生平

博通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