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楷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程子楷(1872—1945),字嵩生,湖南省兴宁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1年赴衡州参加府试,逐渐受到变法维新思想影响。1894年以生员资格赴长沙赶考,选为拨贡,经朝考后补为湖北枣阳县知县。1905年弃官赴日本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见孙中山先生,倡言革命。1909年学成回国,投身反清革命。1911年10月13日赴武昌,在黄兴所在的汉阳昭忠祠总司令部任总司令部参谋。不久,返湘出任湖南独立第四旅旅长,驻防岳州,整休军队,蓄积革命力量。1913年因参加二次革命,遭袁世凯通缉,避走日本。1915年袁世凯谋划称帝,程子楷自日本回国,入广东肇庆护国军第二军,任第一混成旅旅长兼攻赣右翼司令,率部与北洋军作战,屡立战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称帝失败,在一片声讨中死去。1917年程子楷又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爆发后,参加反吴(佩孚)委员会,支持国民革命军北伐。马日事变后,愤然辞去一切职务,归隐岳麓。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程子楷力主抗战,出任湖南省政府军事参议,参与三次湘北会战,赴前线慰劳伤员。后来,日军大举南侵,被迫避归资兴乡里。日军侵入资兴时,程子楷避入中西乡木桥垄山中。日军深知程子楷的名望,因此四出搜寻,企图胁迫程子楷出任伪职。1945年2月12日由于汉奸引路,程子楷不幸被日军找到。日军威胁其出任伪职,程子楷不为所动,且痛斥日寇,遂遭幽禁。程子楷痛感山河破碎,忧愤交加,自缢殉国。1946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追赠程子楷上将军衔。

人物生平

程子楷(1872—1945),字嵩生,湖南省兴宁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光绪十七年(1891),程子楷赴衡州参加府试,有机会涉猎西学书籍,逐渐受到变法维新思想影响。光绪二十三年,以生员资格赴长沙考试。当时甲午战败,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关头,血气方刚的程子楷心潮澎湃,借试卷抒发爱国激情,纵论国事,深中时弊,受到主考官湖南学政江标赏识,选为拨贡,经朝考后补为湖北枣阳县知县。光绪二十六年,以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派激进人士策划在湖北长江流域起事,程子楷积极响应,参加自立会和长江两岸会党组成的自立军
光绪三十年,程子楷弃官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耳濡目染,较快地接受西方学说,思想发生显著变化,并下决心投笔从戎,旋考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12月和湖南留日学生黄兴、程潜、宋教仁赵恒惕、曾继悟等及云南、直隶、河南留日学生共百余人,组织革命同志会。1905年8月在日本江户谒见孙中山先生,从此服[yīng]三民主义,程子楷首批参加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副[kuí](副执事)。不久,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毕业。
宣统元年(1909)程子楷受中国同盟会委派赴广西,与蔡锷一道训练新军,任新军教官,不久改任管带。程子楷一方面在新军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一方面发展秘密组织,与黄兴等共同策划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大业。宣统二年二月,广州新军起义不幸失败,程子楷继续在新军开展革命活动。次年八月上旬,程子楷受命由广西赴北京观看新军会操,途经长沙遇见程潜,遂同行北上。十九日车抵彰德,得知武昌即将发生起义,即与程潜南下武昌,以遂平生之愿。时京汉路已停止客运,于是改为航海南下,在上海又遇邓希禹、黄子伟二人同路。邓希禹、黄子伟均系清廷文官,愿意弃职从军。他们一行四人,在十月十三日从沪率乘轮船赴武昌。十月十八日到达黄兴所在的汉阳昭忠祠总司令部,程子楷任总司令部参谋。不久,革命军进攻汉口失利,程子楷返湘,出任湖南独立第四旅旅长,驻防岳州。程子楷抓住时机,整休军队,蓄积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