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波利

唐代译经家
唐代译经家。北印度[]宾国人。闻文殊菩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杖锡五台山,虔诚礼拜,逢一神异之老翁,蒙其示教,重返本国,取梵本尊胜陀罗尼经复来京师。

人物简介

佛陀波利,他出家后坚定修炼,发誓为了佛法可以舍弃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他非常向往佛家神圣们留下来的灵异圣迹。
佛陀波利听说在震旦(中国)有文殊大菩萨的道场,因此特地长途跋涉,前来礼拜参见。经过千山万水,到了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抵达东土中国。佛陀波利到了五台山南边阳岭的地方,放眼望去,但见林木参天,花草茂盛,五峰高耸,心中感到非常的欣慰,于是五体投地的向空中朝拜说:“自从释迦牟尼佛涅盘以来,许多神圣都不再出现,只有大慈悲的文殊菩萨在这里度化众生,可是我经受了世上种种磨难,却不能一见圣容。我经历了流沙险难之苦,特前来瞻仰礼拜,恳请菩萨慈悲,使我暂时得见您的圣容,听到您亲口的慈示!”一面说着,一面情不自禁的饮泣起来。
他正在向山顶礼时,忽然看到一个老人从山谷中走出来,用梵语对他说:“你说你心系佛法,远访胜迹,可知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就是出家人,犯戒律的也很多,现在能够消灭众生罪业污垢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你带来了吗?”佛陀波利回答:“我甘心吃尽苦头,只是想见菩萨一面,并无别的念头,所以没有携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老翁说:“你没带来,文殊菩萨怎么会见你?即便站在你面前,你也未必有眼识得。”佛陀波利一时无法回答,老翁又开口道:“你还是先回印度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取来,广传汉地众生,这才是广济众生的善事,待你取经回来,到时候别说见文殊菩萨,就是亲自供养诸佛也不是不可能的。”佛陀波利仆地上便拜,待他抬起头来,老翁已经不见了。佛陀波利悟到老翁所说的定是大觉点化,一时间悲喜交加,对佛法的正信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