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广义地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机、无机的结合体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演变沿革
生物肥料在中国生产,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但从总体速度来看是较慢的。20世纪50年代大力推广应用大豆、绿肥根际固氮菌。当时全国各地差不多每个县都有菌肥厂。这个时期的生物肥料生产只求产量,不顾及质量,持续时间很短。 20世纪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中国许多地方又恢复生物肥料生产和推广细菌肥料,大部分采用发酵生产。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质量有了提高,但后来许多地方用炉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剂,产品质量下降,农民就不愿意使用了。这两个阶段的生物肥料生产有一个共同点——产品没有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生物肥料生产及应用由于其增产明显,品质改善、特别是对环保的特殊作用,又呈上升趋势,开始出现了固氮、解磷和解钾生物肥料极其由此演变出来的各种名称各异,千奇百态的生物肥料。 还不断有新的企业投入生产,有新的产品出现。国外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和产品也开始拥入中国市场,中国生物肥料的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