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诗》(1933—1935年)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此书1925年开始写作,1935年全部脱稿,全书共分三部61章。
简介
马卡连柯撰写《教育诗》之时,正值他担任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工作。他根据自己和流浪儿童实际接触的切身体会,分析研究了各类犯罪儿童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命烙印,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艰苦复杂的创作过程,以诗一般的激情创作而成,是一部优美而动人的教育工作记录。它由回忆录、随笔、特写、日记、政论、中篇小说等多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组成。作者以明快幽默的语言,创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育诗》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新型的教育观点,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创造性的教育工程。他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的框架,给前苏联教育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高尔基对马卡连柯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928年,高尔基访问了儿童教养院之后,在《苏联巡礼》一文中写道:“这几百个受了生活那样残酷的、侮辱性的蹂躏的孩子,是谁能这样改造他们,使他们变得不可认识了呢?教养院的组织者和院长安·谢·马卡连柯”。 作者简介
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教育家。生于乌克兰的别洛波里城。1905年中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育活动。1917年以优质奖章获得者的资格毕业于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校。1920—1935年先后创办并领导了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任斯基公社两个儿童教养院,创造了在集体中把教育同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挽救了3000多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1934年加入前苏联作家协会,1935年起任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部劳动公社管理局副局长,之后,他主要从事教育的经验总结,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1939年以其在教育工作和文学活动方面的卓越成就被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劳动红旗勋章”。同年4月1日病故。其著述都收录于《马卡连柯全集》,共7卷,由1950年成立的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马卡连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1988年,前苏联又出版了8卷本《马卡连柯全集》。主要教育文艺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主要教育理论著作有《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50年代苏联出版7卷本《马卡连柯教育文集》,80年代出版8卷本《马卡连柯教育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