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双腔龙(拉丁学名:Amphicoelias fragillimus)[1]为双腔龙属的一种,[2]被认定是最大的蜥脚类恐龙。[3] 易碎双腔龙化石由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所聘请的化石收藏家卢卡斯(Lucas)于1877年挖掘。卢卡斯(Lucas)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卡农城北方的花园公园发现这个脊椎化石(神经弓及神经棘),接近发现圆顶龙的矿场。[2][4]爱德华·德林克·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对这块化石的研究表明,虽然这块脊椎化石的保存状况很差,但却异常巨大。初步的测量显示其高度达1.5米,而如果保存完整的话则很可能达到2.7米。爱德华·德林克·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于当年8月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双腔龙属的新种——易碎双腔龙。[2]
物种简介
历史
这个部分脊椎的保存状况很差,但却异常的巨大和宽,高度有1.5米高,估计完整的脊椎可达2.7米高。他于1878年把这个标本运送给科普,而科普以此作为新种易碎双腔龙的正模标本(编号AMNH 5777),并于同年8月公布。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fragillimus”而来,即“非常易碎”,意指神经弓的椎板非常薄。从科普发掘时的纪录得知,这个标本从发现圆顶龙的矿场南面的山上被发现。科普指该位置是属于达科他组(Dakota Formation),年代为侏罗纪晚期,而在同一地层的圆顶龙则是属于莫里逊组(Morrison Formation),年代可追溯至晚侏罗纪的提通阶。一块巨大的股骨化石亦在附近被发现,被估计可能也是属于易碎双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