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广通渠

开凿广通渠
隋朝时期,为了改善关中地区的漕运条件,确保首都长安的物资供给,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下令开凿广通渠,由宇文恺负责实施[1]

工程背景

由于渭水河道水浅且多沙,不利于航运,因此开凿广通渠成为当时的重要举措。

工程概况

广通渠的开凿始于大兴城,向东延伸至黄河,全长约三百余里。这项工程旨在通过引渭水进入黄河,以提高漕运效率[2]。然而,黄河中的砥柱岛对关东地区漕运构成了障碍,因此在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再次下达命令,试图凿穿砥柱岛。尽管工程困难重重,但在大业七年(611年),砥柱岛最终因自然原因崩塌,导致河水倒流数十里,这使得凿砥柱的计划未能成功实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