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坪遗址-抖音百科
1950年8月,戚永仁、戚永礼兄弟在三坪遗址的塬[yuán]地咀偶然发现了一件高约1.5尺的黑彩大陶瓮,该文物于1954年被捐送政府,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2]1976年6月,三坪遗址被临夏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003年7月5日,三坪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止2023年12月20日,中国文物工作者正在临夏州积石山县及一些邻县受灾地区勘察文物的受灾情况,指导应急抢险,安排后续文物保护工作。[4] 三坪遗址出土的器物有陶瓮、罐、瓶、钵、盆,石刀、石斧、骨器等。其陶质有泥质橙黄陶、泥质红陶、夹砂陶。主要纹饰有黑彩旋涡纹、平行纹、弧线三角纹、宽带纹、圆点纹、黑红锯齿纹、圆圈网格纹、蓝纹、绳纹、云勾纹、动物纹等。[5]其中,国宝级文物“彩陶王”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2]三坪遗址考古研究的开展,让遗址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事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得以呈现。对于黄河上游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6]从三坪遗址出土的“彩陶王”是体现中国彩陶艺术的代表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5] 历史沿革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防止土匪骚扰,三坪村群众躲难至黄河沿岸。1950年,社会治安开始好转,群众开始返庄。同年8月,戚永仁、戚永礼兄弟在塬地咀偶然发现了一件高约1.5尺的黑彩大陶瓮,为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pàn]彩陶瓮,器形雄浑,纹饰精美,被誉为“彩陶王”。1954年由大队书记戚永年捐送政府,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2]1976年6月,三坪遗址被临夏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在1987年文物普查中,发现了3处窑址和多处灰土层,采集了10多件马家窑类型彩陶罐、钵、豆、壶和齐家文化双耳素陶罐等。[7]1990年4月10日,中国邮电部将“彩陶王”图案印制成纪念邮票一枚,在国内外发行。2003年7月5日,三坪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止2023年12月20日,中国文物工作者正在临夏州积石山县及一些邻县受灾地区勘察文物的受灾情况,指导应急抢险,安排后续文物保护工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