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快懂百科
在宇宙物理学中,纤维状结构(子类型:超星系团复合体,星系长城和星系板)是宇宙已知的最大结构,一个典型的纤维状结构的长度是70至150百万秒差距,这些纤维状结构厚实、线状排列,组成了宇宙中空洞的边界。纤维状结构由星系构成,其中的一些星系又因为和其他众多星系组合的特别紧密而形成了超星系团。 形成
在宇宙演化的标准模型中,纤维状结构附着暗物质形成网状纤维。暗物质被认为是在大尺度上支配着宇宙的结构。暗物质通过引力吸引强子物质,强子物质是天文学家看到形成薄薄的超星系长城的“普通”物质。 发现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现了比超星系团更大的结构。在1987年,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R·布伦特·塔利确认了他称为双鱼-鲸鱼座超星系团复合体的东西。1989年发现了CfA2长城,紧接着在2003年发现史隆长城。在2013年1月11日,由中央兰开夏大学的Roger Clowes领导下的研究人员宣布一个超大类星体群(巨型超大类星体群)的发现,使得之前发现的纤维状结构在尺寸上显得较小。通过使用伽马射线暴作为参考点,天文学家在2013年11月发现了武仙-北冕座长城,武仙-北冕座长城是一个极其巨大 的纤维状结构,测得横跨超过100亿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