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是一种否定知识与学习的社会思潮。[1]“文革”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2]宣称“知识越多越反动”,[3]把学者、专家等许多知识分子诬为“反动学术权威”,把成绩优秀的学生诬为“走白专道路”;贬低知识,摧残知识分子;[4]同时,废除高等学校招生考试,[5]导致社会普遍轻视知识,[6]不尊重知识分子,[7]学生普遍不愿读书,[8]形成读书无用的社会思潮,[9]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0]贻误一代人才的培养,[11]给国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含义概述
读书:在当下社会是指当前教育体系下的上学,是上学的俗称。由于古代的教育主要还是读书明理。所以要对“读书无用论”有充分的认识还需与古代教育对照着来理解。
读书无用论是某些人或群体在评价社会现象时,因为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自我难以理解或难以改变,而对读书(或教育、知识、学习)所持有的一系列否定态度和观点。
读书有用无用关键在于了解“书”是指什么书?“书”的作用是什么?古代读书,“书”指古书,不但是古书,更是有限的历代传承的经典书籍,那些是人类智慧的传承。由此,也就不难知道读书到底是干什么的,即“书”的作用是什么——读书在于读能让人明理修身的书,书的作用也就是让人了解祖先传承下来的经典中记载的宇宙真相,亦或是真实有用的经验。读书的目的本不是在 于身外的财、物之类。将读书的目的放于赚钱获名获利,自然也就不能彰显书的价值,相反地由于对财、名、利的迷恋,造成对书的迷信,以致最后乱读书、读死书,各种各样的书也就被编撰出来,岂不知这正是走上了与“学”的相反方向。所以书有没有用,在于书的内容,而不在于“书”这个概念,书的内容符合“书”本意那就会发挥作用,违背了就慢慢丧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