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臣传

乾隆帝钦定史书
《贰臣传》(原名《钦定国史贰臣表传》)是清朝官方史书,由乾隆皇帝于1776年正式提出编[zuǎn],分甲乙两编,附录于《清史列传》卷78、79两卷中。[3]
《贰臣传》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3]甲编是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的明末官员的表彰,而乙编则是对毫无建树的明末官僚的批判。[1]

名称由来

“贰”的释义为“变节、背叛”,“贰臣”即“身仕两朝甚至多朝”之人。“贰臣”作为专有名词,始创于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下诏于国史内增立《贰臣传》之时,是带有明显贬义的政治概念。[2]清王朝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到乾隆时期,其统治已基本稳定。于是一方面大力表彰坚决抗清而死的明臣,另一方面又将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降清明臣定为“贰臣”。以此“一褒一贬”为天下万世“植纲常”“示彰瘅”,以期达到维护其统治的根本目的。[3]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会有大量的官员出仕新朝,是封建社会中新旧王朝交替时期的一种普遍历史现象。但官方为“贰臣”立传,仅限于清朝[2]

成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