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音

气流在口腔形成的音
辅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1]普通话辅音共有22个,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ng。[2]辅音的形成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发音部位,即形成阻碍的部位;发音方法,即发出气流或解除阻碍的方法。阻碍的部位不同或阻碍的方法不同都会影响辅音的性质。辅音的音质主要是由这两方面决定的。[3]
国际音标表来看,辅音在发音方法上按爆发音、鼻音、颤音闪音、擦音、边擦音、通音、边通音等八种类别列出。但是,由于塞擦音、送气音等被当作复辅音处理,因此这八种类别中还不包括塞擦音、送气音等。辅音虽然种类繁多,不过从大的类别来看辅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阻塞辅音,包括爆发音、擦音、塞擦音等。另一类是响辅音,包括鼻音、边音、通音等。[4]
阻塞辅音在发音时声道中有足以产生摩擦噪声的收紧点;它可以是不带声的。与元音相对,这些表现应该说最能体现辅音的特点。响辅音发音时声道中往往有持续的非摩擦噪声气流,以带声为常态,有部分音非常接近于元音。[4]

定义

新华词典对辅音的定义是这样的:发音的时候,从肺里出来的气,经过口腔或者鼻腔时受到阻碍时形成的音,也叫子音。辅音依元音而存在,辅音与元音配合,产生音节,组成语言的多样化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