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体

由壁层上皮细胞等构成的小体
新月体是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堆积成层,在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的新月形小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上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呈新月状或环状结构分布。在制片过程中,新月体可能因切面位置不同而在显微镜下呈现为盘状或环状的结构。新月体的形成与数量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关系密切,常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并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肾衰竭

简介

新月体细胞成分间有较多纤维素。纤维素渗出是刺激新月体形成的重要原因。早期新月体以细胞成分为主,称为细胞性新月体。之后胶原纤维增多,转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最终成为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的形成过程中,炎症细胞聚集,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有时还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新月体的形成可压迫毛细血管球,进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伴随病症

新月体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