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世报-抖音百科
上世纪30至40年代,《益世报》持守自由主义倾向,既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也不理解共产党的革命运动,在政治倾向上在中间地带摇摆。但在抵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方面,《益世报》的立场是鲜明的。坚决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成为国内反抗日本侵略最激烈的大报。[1] 简介
1915年,天主教天津教区副主教雷鸣远创 办了一份声明、地位仅次于《大公报》的《益世报》。当时正值老西开事件发生,《益世报》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积极报导和热情支持天津人民的反抗斗争,抨击法国的侵略行径,因而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销 路因此大增。抗日战争爆发后,《益世报》先后迁到昆明、重庆等地出版。 旧日的天津,是中国的新闻舆论中心。曾几何时,民国的四大报纸《大公报》、《益世报》、《申报》、《民国日报》就有半壁江山落户津门。与《大公报》比肩齐名的《益世报》,作为津门报业的双子星座,在近代新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其立论公正、秉笔直书、颇能反映民间疾苦的办报旨趣,自1915年筚[bì]路蓝缕草创到1949年闭馆停刊的三十余年间,成为民国乱世的激越清流。作为言论自由的平台和社会的喉舌,《益世报》留下了许多民国名流的妙手文章和往事钩沉。罗隆基、梁实秋、田汉、钱端升、张秀亚、范长江、张恨水、邓广铭……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与《益世报》紧紧联系在一起。1921至1922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受《益世报》的邀请,从遥远的欧洲为《益世报》写下了56篇海外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