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式山炮

二战日军装备的一种75毫米口径火炮
九四式山炮是日本陆军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取代四一式山炮而开发的,其有易于操作、运输及火力适切的特点。[7]
1931年九四式山炮开始被研制,[7]其在设计过程中大量参考了同时代欧洲75毫米山炮的结构;1934年九四式山炮完成试制;次年其正式定型,被命名为“九四式75毫米山炮”;[1]1935年末开始交付。[7]九四式山炮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的主力火炮之一,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九四式山炮一共生产约1500门。[2]
九四式山炮口径为75mm,炮管长度为1.56m,重量为535kg,射程8.3 km;[4]该炮的水平射角位左右各20度,该炮的仰角范围为-10°至+45°;[5]其配有多种弹种。[7]九四式山炮主要装备在二战时期的日军野战旅、师团的山炮兵部队等;[8]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被大量缴获,九四式山炮被改装成第一代礼炮,鸣放时后坐力较小。[9]九四式山炮其中有一门在1999年被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藏,这门炮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与胜利。[1]

发展历程

研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