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平两[1][2][3],简称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
历史沿革
库平两最初作为清朝的金衡单位出现,其定义始于康熙年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库平两的标准也在不断调整。《马关条约》中规定,一库平两相当于575.82英厘或37.26542108克的十足纹银,成色达到93.5374%。到了1908年,清政府的农工商部和度支部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将库平一两的标准定为37.301克。 单位换算
库平两在中国传统计量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其它单位之间的换算是固定的。具体来说,1两等于1/16斤,即1斤包含16两;同时,1两也等同于37.3克,这个数值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会有所变化;此外,1两还被划分为10个单位,称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