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蜡石(pyrophyllite[1]),别名图章石、印石,[2]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晶体属三斜或单斜晶系。叶蜡石主要生产国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国的主要产地有浙江昌化、青田和上虞,福建福州寿山和峨嵋,江西上饶、龙门等。[1]中国是世界上叶蜡石矿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日本和韩国。[4] 叶蜡石由富铝的酸性喷出岩、凝灰岩或酸性结晶片岩经热液交代而成,在低温热液含金石英脉中也有出现。[5]叶蜡石化学分子式为Al2[Si4O10](OH)2,[1]理论化学组成为SiO2 66.7%、Al2O3 28.3%、H2O 5.0%,片状、放射状或隐晶质致密块状集合体,灰白色,有时带绿、黄、褐、红等色,[3]珍珠或油脂光泽,[4]有滑感,硬度为1~2,密度为2.66~2.90g/cm3,[3]熔点1700℃,在水中无膨胀性和可塑性,吸水性差,结构稳定,具有化学惰性、绝缘性、耐火性、耐酸性、熔点高、遮盖性好、吸油率高和含水量低等特性。[4]叶蜡石与滑石、绢云母区别:滑石的2V很小,绢云母中等,而叶蜡石的2V最大。若颗粒太小见不到干涉图,可依电子探针进行区分。[6] 根据叶蜡石利用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其物理性能,使用中不破坏其晶格结构;另一类是其化学组分,使用中叶蜡石晶体结构被破坏。叶蜡石可作传统工业雕刻石料,也用作陶瓷、玻璃原料、耐火材料、润滑剂、橡胶、纸张、医药、化妆品、洗涤剂、涂料的填料。[4] 名称由来
叶蜡石的英文名来自希腊文“pyro”和“phyllon”,前者是“火”的意思,因古时用叶蜡石做耐火石或炉石;后者是“叶片”的意思,因叶蜡石在吹管焰下会裂解成薄片,而成放射叶片状的集合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