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的有特色的专业
[1]
国家级特色专业是中国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2]
国家级特色专业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则表明高校的此专业在国内具有特色,在全国都具有优越性。

设置背景

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是依据国家需要,在优先发展行业、紧缺专门人才行业和艰苦行业中,选择若干专业领域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由地方和高校推荐,教育部、财政部择优遴选,每个专业点给予80万元的经费支持。第二至第五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由各地和高校按照规划,结合实际,择优推荐,每个专业点给予20万元的经费支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