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纪录片

纪录片或电视节目类型之一
1
3
“伪纪录片”由英文单词“Mockumentary”翻译过来。“Mockumentary”是“Mock”(虚构的,戏谑的)和“Documentary”(纪录片)两个单词的结合。伪纪录片本质上是一种用纪录片手法拍摄创作的剧情片,其内容大都是虚构的,但因为模仿挪用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与整体风格而区别于传统类型影片。伪纪录片受到社会文化思潮改变与电影摄制理念变迁的影响,在电影理论、影片形式和内容都更加多样的时代背景下,伪纪录片诞生了。[1]
伪纪录片,是模仿纪录片的风格和艺术手法来表现虚构性的故事,在风格上体现纪录片特征,内容上允许虚构和想象,制造一种绝对真实和绝对纪录片的假象,通过对真实的质疑、解构、剖析、操控等颠覆观众对真实的认识,并对真实产生新的期待视野。这是艺术表现手段的融合和创新运用,是真实和虚构、纪录片和故事片、虚构片和非虚构片的深度融合。伪纪录片的发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2]
伪纪录片精确的源头并不大确定,较早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电影文献资料较容易找到的时期。早期的伪纪录片短片是1957年愚人节时英国电视台《全景》栏目播放的《瑞士意粉丰收》。而“伪纪录片”一词变得流行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罗伯·雷内尔(RobReiner)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摇滚万万岁》获得成功后,导演在接受采访时使用了“伪纪录片”这个词汇。21世纪,伪纪录片《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获得很大成功的。[4]

命名由来

“伪纪录片”,又称“仿纪录片”,英文名称是mockumentary,也就是mock和documentary的结合,它常被归为一种纪录片或电视节目类型,通常带有喜剧的嬉闹性格,但也有非常严肃的伪纪录片。虽然它和纪录片一样都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是虚构的。它运用讽刺或仿拟的方式来分析社会上的大事件或问题,挑战着人们对于既定事实的认知,以及关于纪录片的核心命题的观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