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子军

1912年严家麟创立的组织
中国童子军,是民国时期受国际影响,在儿童教育运动中创办的组织。[2][3]
1907年,英国军官贝登堡在英国南部多塞特郡勃朗海岛上建立最早的童子军,最初的成员只有二十多名。1912年2月25日,严家麟组织60个16岁以下的男孩在武昌文华书院图书馆,举行宣誓,成立了“中国童子军”第一支队。1926年3月5日,国民党中央青年部创办“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同时成立“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委员会”。1929年,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又改为“中国童子军司令部”,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负责。1934年11月1日,“中国童子军总会”在南京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中国童子军运动走向衰落。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陆的中国童子军运动宣告结束。[2]
中国童子军大体上可分为幼童军(一般为8-11岁)、童子军(一般为12-18岁)、青年童子军(18岁以上)、女童子军、海童子军数种。中国童子军教育的课程分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另外还有各种专科。中国童子军宗旨为“中国童子军以发展儿童做事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使其人格高尚,常识丰富,体魄健全,成为智仁勇兼备之青年,以建设三民主义之国家,而臻世界于大同”。[2]从青少年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国童子军教育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作用;从国民党方面来看,中国童子军训练是党化教育的重要形式;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童子军在社会服务、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3]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