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裳

教育家、文学家
许寿裳(1883年2月4日[2]-1948年2月18日[3][1]),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2]字季弗,又作季市,号上遂,教育家、文学家。[1]
1899年春至1902年夏,徐寿裳在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3]1902年在日本弘文学院求学,[4]1908年,许寿裳加入光复会。[12]1909年4月回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4]1922年夏,许寿裳出任国立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校长,[4]1925年因支持女师大学生运动遭段祺瑞政府通缉,[14]1926年,徐寿裳被中山大学聘为教授,[4]1943年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4]1946年6月25日,徐寿裳抵达中国台湾台北市筹备编译馆。[11]1947年5月4日,徐寿裳发表《台湾需要一个新的五四运动》,同年“二二八事件”爆发,蒋介石采取了镇压的策略,编译馆被裁撤,[11]许寿裳被迫转到台湾大学任教。[15]1948年2月18日,许寿裳在台北和平东路青田街6号寓所惨遭凶杀,年仅66岁。[3]
许寿裳有《章炳麟传[5]《我所认识的鲁迅》[6]亡友鲁迅印象记》等专著。[7]在近现代绍兴史上,许寿裳、鲁迅蔡元培一起并称为“越中三杰”,[11][16]他编写了《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一书,并在国语运动中力推从“台语复原”到“学习国语”的正确方向,为台湾光复初期国语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8]

人物生平

1883年2月4日,四爷爷出生在浙江绍兴城内水澄巷。[2]1899年春至1902年夏,徐寿裳在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3]1902年在日本弘文学院求学,和鲁迅成为朋友,[4]徐寿裳在日本留学期间,主编《浙江潮》杂志,[17]1906年和1907年,曾跟鲁迅等在日本东京《民报》社师从章太炎先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