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猴

哺乳纲灵长目下的一科动物
1
6
眼镜猴科(学名:Tarsiidae),属于哺乳纲灵长目[2]。截至2024年,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和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收录了眼镜猴科下3属14物种。[2][3]眼镜猴科动物是唯一一种完全食肉且有毒的灵长类动物[6][7],手臂上的腺体能够分泌一种特殊的毒素,这种毒液会引起捕食者的严重过敏反应[7]。树栖且擅长跳跃,通常在垂直方向上利用细长的后肢攀援跳跃。[6][8]通常在夜间或者黄昏时分活动[6][8]
眼镜猴科,小型灵长类动物[6],体重80-180克[7],体长9-16厘米,其中不包含约体长两倍的尾巴[6]。眼睛特别大[8],相对于体型来说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7]。鼻子干燥,覆着毛发。[6]脸短,耳朵大且具有膜状结构。[6]头能够旋转180度。[6]手指末端有黏糊糊的趾垫和指甲。[7]身体短[6],后腿是身体的两倍长[7],后肢和前肢比例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长的[8]。利用声音、气味、可视化行为、触觉等进行交流。[12]眼镜猴科动物具有领地意识。[8]
眼镜猴科动物只分布于东南亚[6],主要栖息于森林、人造陆地、湿地等[4]。眼镜猴科动物主要遭受农业化、生物资源利用、栖息地污染等的威胁。[4]2023年,眼镜猴科下所有物种均被列入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5]2024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眼镜猴科下物种1个极度濒危(CR)、4个濒危(EN)、7个易危(VU)、1个近危(NT)。[4]

系统分类

截至2024年,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2]和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3]收录了英国生物学家格雷(Gray)[13]于1825年命名的眼镜猴科,包括3属14物种,属分别为眼镜猴属(Tarsius)、西部眼镜猴属(Cephalopachus)和菲律宾眼镜猴属(Carlito)。眼镜猴属、西部眼镜猴属和菲律宾眼镜猴属分别在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内分布:苏拉威西岛(Sulawesi)、桑德兰(Sundaland)和棉兰老岛(Greater Mindanao)。[14]眼镜猴科分类存在争议,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眼镜猴科下有三属。[6]然而,至少有一种分类法只能包括7个物种,并将这些物种都归入眼镜猴属。[6]眼镜猴科与猴、猿、人(类人猿下目,Simiiformes)同属于简鼻亚目(Haplorrhini),但归属于独立的跗猴型下目(Tarsiiforme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