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频繁的视觉适应会导致视觉迅速疲劳。

适应原理

由于视觉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视分析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刺激物由强向弱过渡),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刺激物由弱向弱过渡)。人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从星光闪烁的星空到阳光明媚的白天之间和亮度相差数百万倍,如果没有视觉适应机制,人就不容易在变动着的环境中进行精细的视觉信息分析,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就会发生困难。所以,视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通过不断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并固定下来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人类的劳动生产活动中,许多场合同样要考虑到视觉适应问题。比如,车间里的照明布置必须考虑到工作范围照明的差异,以免由于视觉适应上的困难影响产品质量。在交通运输业中,夜间驾驶室照明通常与外间路面的照明度有比较大的差异,必须研究如何使视觉适应进行得更快更好。

光适应

人刚从暗处走到亮处的时候,最初的一瞬间会感到强光耀眼发眩,眼睛睁不开,什么都看不清楚,要过几秒钟才能恢复正常,这就是光适应现象。光适应是视觉器官对强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过程,光适应与集中分布在视网膜中央凹的锥体细胞关系非常密切,只要环境中光照亮度超过每平方米10-3烛光,视锥细胞就会被激活。光适应的过程一般比较迅速,由于所用的测定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般说来,在最初半分钟内感受性下降很快,以后适应的速度有所减速慢,2—3分钟内即可达到稳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