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Iran Nuclear Issue[1],简称伊核问题[8])是指伊朗坚持发展核计划,但遭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反对,从而引发的国际问题,是国际核不扩散的重要议题之一,本质上也是美伊关系问题。[9][2]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核电站的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3][4]2002年,伊朗秘密核设施被曝光,伊朗核问题由此上升为国际外交舞台上的热点问题。经英、法、德等国斡旋,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2005年伊朗总统内贾德上台后,核谈判陷入僵局,伊朗恢复了铀转化和铀浓缩的研发进程,并建成核燃料工厂。[5][3]2013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启第二任期后,决心缓和与伊朗关系,加速伊朗核问题谈判。同年,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重启伊朗核问题谈判并达成了《日内瓦协议》。2015年7月,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达成了历史性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然而,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奥巴马的伊朗政策持完全否定态度,使问题再度升温。2018年,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接连加码对伊制裁。作为回应,2019年5月,伊朗宣布撤回《伊核协议》的承诺,并于2020年颁布《反制裁战略法》,重启生产丰度为20%的浓缩铀。[2][3][8][10] 2021年1月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有意讨论美伊恢复履约问题。[11]2021年4月6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相关方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同年4月至6月,伊核协议相关各方在维也纳举行了6轮会谈。[12][13]之后,由于美伊分歧严重,以及伊朗政府领导层换届,新一轮会谈迟迟没有举行。[14][3]2021年11月29日,伊核协议谈判在维也纳重启。[15]2022年2月,美国拜登政府解除部分对伊朗的制裁。[16]但随后的俄乌冲突间接影响了伊朗核问题履约谈判,并造成了谈判各方的预期有所改变,伊朗对美立场趋于强硬,谈判难度也骤然上升。[3]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伊朗与美、以间的矛盾和冲突都已升级,伊朗核问题解决的难度加大。[17]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