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

姜太公创作的军事古籍
《司马法》是一部重要的春秋时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根据唐朝宰相李靖的说法,《司马法》最初由姜太公创作,他曾担任周文王大司马。然而,后来的《司马法》并非一人所撰,而是经过多人重新编撰。这本书保存了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包括贵族色彩浓厚的规定,如“逐奔不过百步"和"纵绥不过三舍"。《司马法》比《孙子兵法》还要古老,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之一。它讨论了法律、政策、军事组织、军事管理、纪律、基本价值观、战术和战略等方面的内容。该书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七部兵书之一,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成为武学策试的必读之书。《司马法》仅残存五篇,记载了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它还强调了战争中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之间的转化以及轻与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

作品内容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hóng]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
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迄至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人,疑为伪书。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显然根据不足。(参见兰永蔚著《春秋时期的步兵·〈司马法〉书考》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