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桷-抖音百科
人物生平
陈桷,原名纬,探花,官至宋礼部侍郎,柘[zhè]荣湄洋陈氏四世祖,力主抗金,三平兵乱,史称“一方以安”。拒收三万八千贯番宝,上嘉“守介不移”,在溪坪故居敕建骑街坊,为千古廉吏。 (陈起兴)翻开柘荣历史名人档案,最富传奇色彩的要算湄洋陈氏四世祖、宋礼部侍郎陈桷公。他原名纬,又名文通、季壬,字千一,自号无相居士,宋元祐五年(1090)年出生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政和二年(1112)、22岁就高中三鼎甲探花。先后在翰林院秘书省担任文林郎、校书郎、著作左郎等职,被授予太学府五经正博士;之后调任开封府冀州兵曹司、工部虞部事,参与军政事务,政绩卓著,深得朝庭信任,成为宋朝一颗政治明星。但他极力主张抗金,与朝廷主和派思想格格不入,五次被贬,政治生涯颇为坎坷。 第一次是宣和七年(1125),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因不甘国土被夺,便暗中与金国联手灭掉辽国,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命令多处边防军队撤离,并立下禁令:“凡是谈到边防事情的,就流放到三千里之外……”。金国早想入侵中原,派使者到宋朝密探军情。陈桷护送金使者回国到达边境时,看到大量的金国士兵,深感国家危难在即,立即派人上报军情,触犯“禁令”被被下放回福建老家,担任福建路刑狱、提刑等职。第二次是绍兴二年(1132),秦桧为谋取宰相职位,力排主战派官员,陈桷不愿顺从权贵,遂以身患疾病为由到江西九江主管太平观礼仪。第三次是绍兴五年,担任龙图阁士,参与编纂[zuǎn]《宋太宗御书》,又因与秦桧政见不和,再次被下放担任福建泉州知府。第四次是绍兴十一年,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参与太常寺讨论朝廷礼仪制度。秦桧认为陈桷观点与主战派的论调如出一辙,最终把他与持有异见的吏部、礼部尚书等一批官员罢免下放。第五次是襄阳金州、房州出现兵乱,陈桷考虑若不及时制止,事态将更加严重,立即派兵平定,然后上报朝廷,被秦桧揪住把柄,从中作梗,陈桷只好称病辞职,任秘阁修撰。真可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