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自首次在市场上推出产品以来,已成为电信行业内的热门词汇[1][2][3]。这种技术不仅具备传统电话交换机的功能,还能同时处理IP通信,因而备受推崇。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轻松整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降低网络成本,帮助运营商更快地获取收益。

发展背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宽带和多样化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供更灵活、丰富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以及个性化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目前,全球多家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实施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重点之一,已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在中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完成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概念起源

软交换的概念最初在美国兴起。在企业网络环境中,用户使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PC服务器上的呼叫控制软件(如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这套设备无需单独铺设网络,只需与局域网共享即可实现管理和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PBX。受此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率,网络发展趋向于合理、开放,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将传统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的想法,两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如MGCP、H248),并通过纯软件进行处理,由此产生了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概念提出后,迅速得到业界的认可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加速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