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敬之-快懂百科
郭敬之(677年-744年),字敬之,出生于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官员,郭子仪的父亲。[2][3] 郭敬之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祖父郭昶曾任凉州司法,父亲郭通担任美原主簿,学识渊博。郭敬之从小在家庭影响下,展现出出色的才智和领导能力。成年后,他开始从政,先后在涪州、瓜州和原州等地任职,逐步晋升为扶州、渭州、吉州、绥州和寿州的刺史。在任期间,郭敬之以优异的政绩和廉洁自律著称,深受下属和百姓的尊敬。744年,郭敬之去世,享年78岁。朝廷追封他为太保和太傅,以表彰他一生的贡献。[2][3] 郭敬之在世时以清正廉洁和高效治理闻名,深得朝廷嘉勉,其 治下的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他的事迹被记录于《寿州剌史郭公神道碑》和《郭公家庙碑铭》中,这些碑文不仅是研究其生平的重要资料,也在书法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由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文书写。[2] 人物生平
郭敬之开始为唐涪州(治今四川涪陵县)录事参军,此后一直迁转各地,曾先后任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渭(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寿(今安徽寿县)、绥(治今陕西绥德县)、宪(治今山西娄烦县)五州刺史,也有说是先后任绥、渭、桂(治今广西桂林市)、寿、泗(治今江苏宿迁县)五州刺史的。无论哪种说法,郭敬之任职所涉及的地域面都非常广阔,可以说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遍及各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