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博物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博物馆的数量已经达到约2000家,成为了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然而,如何办好博物馆,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竞争,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考验,也是对其文化发展水平的检验。[1]
投资与公关意识
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充足的投资,尽管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但博物馆工作者也不能被动等待。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便获得更多的投资。在上海博物馆的例子中,管理者通过主动介绍文物和文博工作的相关信息,赢得了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这对博物馆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方国家,博物馆的筹款工作同样重要,例如英国的历史遗产彩票基金会为艺术馆提供了巨额资助,而泰特美术馆也在积极寻找赞助商。在美国,私人赞助商为博物馆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此外,个人小额捐款在美国文化事业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案例表明,博物馆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参与。 定位与市场调查
博物馆的定位应该面向广大公众,而不是局限于专业人士。为了确保展览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博物馆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查,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通过收集观众的反馈和需求建议,博物馆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从而改进展览内容和服务。无论是新建馆还是现有馆,定期进行市场调查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是博物馆在新时期取得主动权和创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