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运震

清朝时代县令
牛运震(公元1706年~1758年)字阶平,人称空山先生,山东滋阳县马青(今[yǎn]州市新兖镇牛楼村)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卒于高宗乾隆二十三年,年五十三岁。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进士。十三年,举博学鸿词,报罢。历官平番县,值固原兵变,大掠,运震为画策平定。上官咸异其才,为忌者所中,免归。运震开敏有断,居官不延幕友,凡事均自理。性好金石,精经术,工文章。著有《空山堂文集》十二卷,《史论》二十卷,《塞山堂易解》四卷,《春秋传》十二卷,《金石图》二卷,均《清史列传》传于世。[1]

人物简介

牛运震,山东滋阳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出任甘肃秦安县令,“开九渠,溉田万亩。县北玉钟峡山崩塞河,水溢为灾,运震率丁夫开浚,凡四日夜,水退。缘山步行,以钱米给灾户。”前任误审马姓五兄弟为盗,不服上告,却将一人监毙狱中,牛氏审实,为之昭雪。当地文教落后,乃设陇川书院,“日与诸生讲习,民始向学”。固原发生兵变,捕捉三百人,督抚召他去出主意,他“请释无辜,入城慰喻。斩三人,监候四人,余予杖徒有差,反侧遂安”。他自己被劾免官,“贫不能归”,只好留在兰州的皋兰书院讲学。

人物经历

牛运震虽仅在世52载,却跨前清康、雍、乾三朝,其高祖牛天铸、曾祖牛起宗、祖父牛洪范均为贡生,其父牛梦瑞亦为拔贡,家风世代敦厚,使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岁便能诵四经、撰美文,有“牛才子”之美誉。雍正初年(1723),在他十七岁时补选为县禀生,以文章文彩出众,声名远扬。1729年,选为拔贡生。1732年应顺天试,次年进士及第。1735年,山东奉诏举办博学鸿词科考试,山东巡抚岳睿选推他应试,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和韬略。当时的许多硕学饱读之士与其相比亦略逊一筹,然而遗憾的是他到京都参加殿试时,却因其文章不符合体例规定而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