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况-抖音百科
顾况(727年-820年),字逋[bū]翁,别号华阳山人,苏州人。 至德二年(757年)登进士第,历任浙西节度判官、著作郎、饶州司户参军等职,后归隐茅山。[1][2] 顾况为中唐著名诗人,以文入仕,推崇风雅,针砭时弊,注重诗教。同时他对现实、官场、权贵深切关注,在诗歌创作中超脱于传统诗教观,寓个性风貌于其中。因此,顾况的诗歌虽极富现实主义色彩,却能经由情思之炽热引申出现实之功用,令人感同身受。虽刻有针砭时弊的冷绝,而又再掀盛唐昂扬余韵。这一创作特色与他的宦游经历有关。顾况于浙东一带曾有长期游历与为官的经历,深谙民风民俗,善于捕捉民生百态,所以他的诗作“情思” 之牵油然而生,“风雅” 之精神益添江南韵味,纯朴真切。具体展现 为:纪游、酬唱之作中由游历闲趣显露风土人情,纪实、纪史之作中由所见所思悲悯慨世。在浙东,顾况无论为官抑或游历,关注民生,胸襟阔大,忧国忧民,同时又非常重视挖掘民间特色。[2] 今《全唐诗》有顾况诗四卷,存诗二百三十五首。[1] 生平介绍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shí]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