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尾亚纲

脊椎动物亚门鸟纲的亚纲
扇尾类(学名:Ornithurae),又称扇尾亚纲,是一种远离非鸟恐龙、接近现代鸟类的一个动物学名称。扇尾类原本是中生代北美洲欧洲亚洲的一类陆生及不会飞的鸟。在白垩纪末期,扇尾类与非鸟恐龙、反鸟一起灭绝,仅剩下今鸟亚纲一支,从而成为大灭绝后唯一能再度飞上天空的脊椎动物

历史

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于1866年开始使用Ornithurae这个名字,包含所有具有现存鸟类尾巴特征的鸟类。故此,拥有像兽脚亚目恐龙长尾巴的始祖鸟是与它们有所分别的。
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后来将扇尾亚纲转为一个分支,即比始祖鸟较为接近现存鸟类的分支,如鱼鸟黄昏鸟目。他继而定义鸟类尾巴为比股骨短的尾巴,尾综骨[huá]状及由少于6节的尾巴脊骨融合在一起,且比活动部分为短。他进一步将鸟类的冠群、鱼鸟、黄昏鸟目及神翼鸟分类到扇尾亚纲中。
新鸟亚纲(Neornithes)最初被建议用来取代扇尾亚纲。不过,高斯特却认为新鸟亚纲只是扇尾亚纲的次异名。另外,一些学者却将扇尾亚纲看为一个较为限制的分支,当中以黄昏鸟、鱼鸟及现存鸟类为基干,而新鸟亚纲只是冠群,但是,这和高斯特给鸟纲的定义相同,因而新鸟亚纲成为了鸟纲的次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