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岭大捷

1938年由薛岳指挥的战役
万家岭大捷又称万家岭战役、德安大捷,是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期间在中国江西省德安县万家岭地区,国民党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在武汉会战中为防御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第101师团与第106师团联合进犯赣北而打的一场局部歼灭战。[1][2][3][4]
1938年6月,日军兵分四路进攻武汉,妄图对武汉形成战略包围。为应对日军进攻,国民政府调集军队集结赣北,并以薛岳为第1兵团司令,负责南浔线的防守。日军进犯赣北之初,受制于薛岳的“反八字形剪刀阵地”,其第106 师团与第101 师团都进攻受阻,停滞不前。为扭转战况,冈村宁次决定令其第106 师团从国民党防御体系中最薄弱的南浔、瑞武路间隙间迂回穿插,从德安西部突破南浔线,包围中国守军。[3][4][5][6]第1兵团司令薛岳察觉出冈村宁次的企图后,随即决定从德星路、南浔路,瑞武路三路调兵,配合德安守军将孤军深入的日军第106师团就地围歼,万家岭战役打响[4][7][5]万家岭战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月28日至10月4日。在这期间,日军第106师团先后抵达德安西部的万家岭战场,国民党第4军、第91师及援军部队在此将其阻滞于万家岭战场。与此同时,第74军58师又在张古山扎紧了包围圈的出口。[4][7][6][8]第二阶段为10月4日至10月6日。日军第106师团意识到陷入包围后,从北面突围失败,而后其第106师团第111旅团向张古山方面突围,也被国民党守军第51师和第58师阻滞。与此同时,日军第101师团第149联队也被国民党守军全歼。[4][8]第三阶段为10月7日至10月10日,薛岳为防止日本援军将第106师团救出,调集各路援军配合第66军,第74军,第4军提前缩小包围圈,发起总攻,最终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主力。[4][6][8]
万家岭战役从9月28日至10月10日,历时12天,国民党第1兵团在此战中歼灭日军106师团的第123联队,第145联队,第147联队,101师团的第149联队四个联队及其参战的配属部队,共计17000余人。日军第106师团经此一战,由于受创太重难以补充,不久后保留番号,调回日本[1][4]万家岭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南浔线上的中国守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全歼日军第106师团,粉碎了日军迅速突破南浔线,包围武汉的作战计划,激励了中国军民团结奋战的信心。与此同时,万家岭大捷也首创了中国军队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纪录,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外,万家岭大捷也为当时武汉会战后续的工业、物资、人口转移工作争取了时间,具有重大战略价值。[1][7][9]叶挺将军盛赞其为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三足鼎立的不朽之战。[10]

战役背景

日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