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地雷

以核材料为装料的地雷
地雷是指以核材料为装料的地雷,亦称原子爆破装置,属于战术核武器的一种。[1]核地雷是将地雷中的常规装药更换为核装药,在地雷的构造上和一般地雷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地雷主要是对付地面集群目标时用的,尤其是装甲集群目标。主要用于核爆炸时构成的地形障碍和放射性污染来阻滞敌军行动,迟滞敌坦克群的开进,有时也用来破坏敌后方的潜在军事目标,如机场、指挥所等。

历史沿革

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核地雷。核地雷由核装药、起爆系统、保险装置、动作系统和电源组成,使用时可以埋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雷井内或水中。主要以冲击波、放射性沾染、光辐射、贯穿辐射、爆震波等因素杀伤人员,破坏战斗车辆或者毁坏其他目标。核地雷主要依靠独立的定时装置,通过无线电或者导线操纵起爆。使用时可以单个也可以数个密集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军开始装备部队,装备了当量从200-2500吨的各种核地雷约200余枚,但是一枚也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

结构

特点核地雷的外形很普通,没有固定的特殊形态,有的宛如行囊,有的像提箱。其构造都由战斗部和成套组合件构成。战斗部装填不同当量的核装药。成套组合件包括:发火装置,用于接受起爆地雷的信号,并将战斗部内的核装药引爆;定时器,用于选择装定地雷起爆的时间,保证准时启动发火装置;防护包装套,用于保护设置在地下、水中的核地雷战斗部避免受压、受潮和受光、电、磁等物理场变化的影响而损坏;判读器,用于采取遥控起爆时,判读发火装置的有关数据。将各部分按设计要求用导线相连,便成为一枚核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