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西部。[4]砚山县因县城附近“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5]截至2025年4月,砚山县县域总面积3822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108个村(社)。[1]县人民政府驻江那镇。[3]截至2024年,砚山县常住人口46.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3万人;乡村人口23.49万人。城镇化率48.96%。[2]境内居住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等11种民族。[1]直达昆明的“特磨古道”与云南通往广西直达东部沿海的“邕[yōng]州古道”在砚山县交汇,因此成就了砚山县“滇桂走廊”的美名。[6][5] 因其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亦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名。[5] 1823年设江那县丞,1912年设江那县佐,隶属文山县。[5]1935年7月1日设置砚山县。[5]1949年11月30日全境解放。[5]1958年4月1日后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5]1958年10月砚山县与文山县合并为文山县,撤销砚山县制。[5]1961年8月31至今,砚山县与文山县分县,恢复砚山县制。[5]
砚山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如砚山浴仙湖、孤峰群、溶洞群以及千亩杜鹃园;也有着热血的红色传承,如“阿猛会议”会址、王有德故居等;也有着众多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彝族弦子舞、壮族棒棒灯、弦子制作工艺、壮族草人舞等。[5][6]
2009年,砚山县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进集体”。[5]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5]
2024年,砚山县生产总值2961694万元,比上年增长9.4%(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总量排全省第26位、全州第2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