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盟

通过所在联盟规则约束而建立的大学联合体
高校联盟(Alliance of Universities),即高校战略联盟,又有高等教育联盟、大学联盟、大学战略联盟等称号,主要是指三个以上有共同战略目标的高校,为形成聚合效应和避免过度竞争,在自愿平等协商基础上组成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 互利互惠、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的松散型多边合作组织。[1][2][3]
高校联盟最早可追溯至于1900年成立的美国大学协会(AAU)。1958年,美国为发现和解决高校发展中的共同问题而成立“美国中西部院校合作委员会”。首个高校联盟是1994年成立的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4]中国最早的高校联盟则为2005年成立的“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随后于2009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的“九校联盟”(C9)成立。[2][5]中国著名的高校联盟有九校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等。[6]世界上较为知名的高校联盟有美国大学联合会、美国常春藤联盟、十大运动联盟等。[6][7]

历史沿革

国际

美国早期建立了众多高校联盟,其中首个是成立于1900年的美国大学协会(AAU),起初创建是为了迅速扭转美国研究生的毕业文凭急剧贬值的局面,其由14所主要培养博士生的研究型大学组成,至1949年增至34所成员,目前已扩展至6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包括34所公立大学、26所私立大学和2所加拿大大学。AAU致力于提升成员大学的教育品质,打造一流的研究型大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