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其具体内容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按照中共中央屯垦成边的方针,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把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 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人民在七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和汗水、鲜血和生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从军旅文化开始,由移民文化与知青文化承接,在几十年的农业生产建设中,在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身上打磨传递,赋予时代精神。如今,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都发挥出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2]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北大荒精神被纳入。[3] 精神简介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这便是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