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

汉文帝皇后
1
4
窦太后(?~前 135年),[4]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漪房。[5]《集解》引皇甫谧云:“名猗房”[6]。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7]的皇后、汉景帝刘启[8]的生母,赵国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人。[9][10]
端庄贤良,品德聪慧,年少时以良家家人子身份入宫侍奉,吕太后时期将其赐予代王刘恒,随行至代国[11]汉文帝刘恒即位后,窦氏被册立为皇后,并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12]窦太后大力提拔外戚,致使窦氏一门三人封侯,开启汉代以姻亲封外戚为侯的先河,并多次提议让汉景帝拜自己侄子窦婴为丞相,但终究未被汉景帝采纳。又因私仇杀害震退匈奴的将领郅都,导致匈奴骑兵重新入侵。[13][14]刘武病逝后,窦太后绝食大闹,宣称是汉景帝杀了刘武,致使汉景帝哀惧。[15]建元元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尊窦氏为太皇太后。当时汉武帝推行建元新政,窦太后不喜儒术,认为汉武帝在挑战她的权威,遂暗中找到赵绾及王臧的过错,将二人下狱,最终二人自杀,新政被废除。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与汉文帝合葬于霸陵[12]
窦氏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个时期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积极参与朝政,影响帝王决策。汉文帝时期,窦氏建议文帝应以实际国情制定国策,实行大兴水利,免除严厉刑法等宽松国策[7];汉景帝时期,景帝推行削藩,导致七国之乱,于是窦氏建议分封军权,令天下兵马分剿,最终得以平息[8];汉武帝初期,匈奴压迫边境,武帝治国之策与窦氏相悖。窦太后尊崇黄老之学以保护其个人权力而非用于治国,同时严厉排斥儒学,思想保守,不能与时俱进,施政存在着严重的偏狭性、滞后性与后退性,对政治进行强力干预,终使“建元新政”夭折,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与负面影响,但她的执政弊端与纰漏并未伤及国之根本。[16]

生平事迹

阴差阳错入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