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消化系统传染病。人群对空肠弯曲菌普遍易感,发达国家以青少年发病为多,我国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病原菌是空肠弯曲菌,经粪-口途径感染,食物和水源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原菌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增殖,然后侵袭空肠、回肠和结肠,引起肠黏膜出血、水肿、渗出。空肠弯曲菌肠炎常见症状为腹泻、乏力、发热和腹痛。大便次数可多达10次/日以上,呈糊状、稀水样或肉眼血便。大部分空肠弯曲菌肠炎病人症状轻,病程短,不需要治疗。发热、腹痛、腹泻严重者,食用易消化食物及休息。病程超过一周、病情加重或复发者,可使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空肠弯曲菌肠炎病程短,患者多可自愈,预后较好。空肠弯曲菌肠炎患儿,病情较重时可引发败血症和其他系统感染。

就诊科室

病因

  •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一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病原体空肠弯曲菌
  • 空肠弯曲菌感染为人兽共患疾病,空肠弯曲菌可以存在于家畜、家禽及各种野生动物的肠道内。
  • 空肠弯曲菌肠炎经粪-口方式传播。食物和水源是最常见传播途径。
  • 人食入被污染食物和水后,是否发病和进入消化道的细菌总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相关。
  • 空肠弯曲菌肠炎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 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