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2]是指将异体或自体的骨髓植入到受者体内,使其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重建,从而达到治疗某些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目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5]常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1] 1891年,Brown Sequard通过给白血病病人口服骨髓液治疗贫血。1939年,Rasjek报告直接将新鲜骨髓液注入淋巴白血病及恶性贫血病人的骨髓腔中。[6]1956年,美国医生唐纳尔·托马斯成功实施首例骨髓移植,给一位白血病患者植入了来自患者同卵双胞胎的健康骨髓。[7]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及血液制品、抗生素等支持疗法的发展,BM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有了很大的发展。[6]根据所移植的骨髓来源可将BMT分为同种BMT及异种BMT,同种BMT分为同基因BMT、异基因BMT、自体BMT。[4] 骨髓移植的适应证包括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非恶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决定是否移植,需要综合考虑病人年龄、疾病性质、疾病状态等。骨髓移植的技术要点包括骨髓移植供体选择、病人状态的评估及移植方式的选择,首先要评估供体对移植后受体GVHD和植入失败风险的影响,主要考虑是否为亲缘供体、HLA配型、供体年龄和性别。手术操作包括移植预处理、造血干细胞回输等。移植前后注意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移植物抗宿主病、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等[3] 分类
根据所移植的骨髓来源可将BMT分为同种BMT及异种BMT,后者无临床意义。同种BMT分为:①同基因BMT(syn-BMT);②异基因BMT(allo-BMT);③自体BMT(auto-BM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