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1965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市,进化生物学及古鸟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1]
1982年,周忠和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1986年,周忠和本科毕业。1989年,周忠和获古鱼类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周忠和赴美国堪萨斯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 物学系留学攻读古鸟类博士学位。1999年,周忠和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周忠和被聘任为南京大学兼职教授。2010年,周忠和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12月,周忠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2014年10月,周忠和当选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2]2015年,周忠和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2018年,周忠和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2020年9月5日,周忠和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3]2023年3月10日,周忠和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4]2025年8月,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5] 周忠和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鸟类的起源、鸟类飞行的起源和进化、羽毛的演化、鸟类早期演化和辐射,以及带毛恐龙、翼龙,生物地层学和热河生物群演化与环境关系。[1]周忠和提出了热河生物群是若干生物进化摇篮的假说,找到了一系列支持鸟类恐龙起源学说和鸟类飞行树栖起源假说的新证据,发现并命名了若干中生代鸟类化石,通过深入研究早期鸟类的系统演化,丰富了人们对早期鸟类的认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