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礼(Palm-Held Fist Etiquette),是一种礼节,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以示问候、祝贺或辞别。这种礼节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5] 清朝时,满族人作为清朝的统治者,其行礼的形式则在民间发生了转变,如“打千儿”。其入关后,礼仪逐步汉化,抱拳礼就成了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4]1986年起,武术竞赛中实行抱拳礼,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并赋予其新的含义。[6]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抱拳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7] 武术礼仪中的抱拳礼行礼方法为: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8]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9]
抱拳礼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礼仪形式,其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武术比赛或武术相关的活动,还涵盖了多个方面,还应用于国学教育、礼仪培训课程、中国古典舞节目表演等。[9][3][10][11][12][13]除了交往礼节的含义,抱拳礼又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5]抱拳礼还体现出谦虚礼让与尊重的精神内涵,寓意着相互包容、内外合一等文化内涵。[14]抱拳礼有“吉拜”“凶拜”之分: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多用于吊丧的场合。[15] 抱拳礼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其深远影响力。这一传统礼仪不仅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尊重、谦逊与和谐精神,也成为国际舞台上促进文化互鉴与理解的桥梁。[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