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科研机构,成立于1999年,旨在推动量子信息在中国的发展。 历史沿革
实验室的前身为1983年郭光灿院士回国后组建的量子光学研究组。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进行了量子光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于1984年起在国内率先开设了《量子光学》研究生课程。199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量子光学》著作。随着量子信息学科在国际上的兴起,实验室在国内率先投入到了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提出了“量子避错编码原理”和“量子概率克隆原理”。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简称LQCC)。2001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其成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并命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2005年,实验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科研团队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15名,管理人员2名,其中包括高级职称人员10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