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
郑文公(?-前628年),原名姬踕,别名公子踕,郑厉公姬突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第十任国君。[1]
公元前673年五月,郑厉公去世,郑文公继位。公元前666年(郑文公七年),楚成王以郑国背楚向齐为由,派兵讨伐郑国。郑文公听从郑国正卿叔詹的计策,以空城计待楚师。楚国以为有诈,于是按兵不动。齐国联合鲁、宋两国前来救援郑国,楚军退走。公元前637年(郑文公三十六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路过郑国,郑文公下令关闭了城门。公元前630年(郑文公四十三年),晋文公因郑国帮助楚国讨伐晋国,以及晋文公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对他的无礼,便与秦国国君秦穆公一起围攻郑国。最终,郑文公立公子兰为太子,秦晋两国退走。[1]

人物生平

楚国来伐

当时,东周王室日益没落。诸侯国中以齐国最为强大,宋、鲁、陈、蔡、卫、郑、许、[zhū]、曹等国皆服从齐国,称齐桓公为盟主。前667年(郑文公六年),郑文公与鲁庄公、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再次会盟。但是,雄居长江中游的楚国,自持国大兵强,不尊周王室,也不服从齐国,经常出兵中原,和齐国争夺诸侯国,欲称霸中原。